小米车主集体退款遭拒,市监部门回应:建议司法途径
"花四万装个装饰盖?这波操作直接让车主们炸锅了!"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车主们拿着宣传页面截图找上门,才发现所谓的空气动力学风道可能就是个摆设。
四万块的装饰盖引发的争议
三月刚交完定金的西董,原本冲着小米发布会上"完全复刻赛道版"的宣传,咬牙加装了碳纤维前舱盖。结果五月初各路博主实测发现,挖孔盖板底下压根没有对应的风道结构,官方补偿方案甩出两万积分时,车主群里瞬间炸出一片"退款"的怒吼。
有车主在维权群里吐槽:"合着四万块钱就买了个带洞的塑料盖?"更扎心的是,官方回应里那句"信息表达不够清晰",直接被解读成"玩文字游戏实锤"。
官方致歉背后的文字游戏
小米汽车在致歉声明中提到,碳纤维前舱盖具备"部分气流导出"功能。但现场实测视频显示,拿张纸巾贴在前舱盖的孔洞上,纸巾连晃都不带晃的。有汽修师傅直言:"这风道设计就是个心理安慰,跑起来的气流早被底盘分流了。"
面对车主退车诉求,官方给出的补偿方案是两万积分(折合约两千元)或改配其他车型。有网友算账:"四万块选装费退两千,这买卖比炒股还刺激。"更让车主窝火的是,订单页面至今还挂着"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"的宣传语。
市场监管部门的神操作
当近四百人的维权群集体向北京经开区商务金融局投诉时,收到的回复堪称教科书级别:"无法认定存在被反映的问题"。车主们拿着白纸黑字的宣传材料,愣是换不来一纸立案通知书。
"建议走司法程序"六个字,直接把皮球踢给了法院。有法律博主调侃:"这年头买个车还得先考司法考试?"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戴盛仪倒是给了颗定心丸——根据消保法,车主完全可以主张"退一赔三"。
车企玩梗翻车的警示
这起纠纷暴露了新能源车营销的典型套路:用赛道基因、空气动力学这些专业术语造势,实际交付时却偷换概念。某汽车从业者私下透露:"现在新车上市都搞'期货式营销',宣传片里满天飞的赛道数据,量产车能实现三成就谢天谢地。"
值得玩味的是,就在舆论发酵期间,部分汽车论坛突然冒出大量"碳纤维盖板颜值吊打普通版"的帖子。车主西董看着手机直摇头:"我现在听见'赛道级'这三个字就PTSD。"
司法程序背后的现实困境
虽然法律界人士力挺车主维权,但真要走司法流程,普通人面对的可是车企法务天团。有网友翻出既往判例:某品牌因续航虚标被起诉,车主花了两年时间才拿到赔偿,期间光鉴定费就垫付了五位数。
更现实的问题是,很多车主订单还在排队中。现在退订不仅要损失定金,重新排队其他品牌又要等大半年。正如某准车主在群里的吐槽:"感觉自己成了厂家和市监局之间的皮球。"
这场纠纷最终可能演变成持久战。但至少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:下次看见"赛道同款"的宣传语,记得先问清楚是"同款造型"还是"同款功能"。毕竟四万块钱买个车盖,凑齐七个都能召唤神龙了。